NEWS
展望“十五五”时期的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将档案事业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擘画,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聚焦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加快推动档案数据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激活和释放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档案工作数据化、知识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总书记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档案数据治理需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强政策引领、筑牢资源基石、推动数智赋能、激活要素价值,营建以人为本、人机共治、多方协同、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档案数据治理新生态,破解档案数据标准规范缺失、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工具落后、价值挖掘不足等结构性矛盾,推动档案数据善治,以档案数据治理现代化助推档案事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政策引领:加强档案数据战略规划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数字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数字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实施,档案部门须不断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主动融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政策法规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柱,也是保证档案数据治理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档案管理法制化建设取得显著突破,档案工作法治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为推进档案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政策引领。
为此,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法律法规引导、政策规划统筹和标准规范约束,将档案数据治理列为“十五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与重要范畴,建立健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制度架构与标准规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档案数据治理“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如2024年,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城市建设档案数据标准》(DB42/T 2220 —2024)。作为首部城市建设档案数据省级地方标准,其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新型交付模式,明确和规范了档案数据管理要求,确保档案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推动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
资源筑基:强化档案数据归集管控
档案数据资源是档案数据治理的基石,其数量规模与质量水准直接决定档案数据治理效能的高低,需要加强档案数据资源建设与质量管控,筑牢档案数据治理基础,以优质档案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在档案数据规模方面,应以“大档案观”为引领,扩大档案数据收集整合边界,将政务、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社会、网络等多元场景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生数据纳入归集范围,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档案数据进行整合集成,推动档案数据“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应管尽管”。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与交换协议,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中统一存储,形成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数据资源仓储。如浙江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打通12个省级部门31个系统接口,对接15个市县档案馆分布式存储,深化推进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资源汇集,构建全域档案数据资源池。
在档案数据质量方面,档案数据质量管控是档案数据治理的关键内容。现阶段档案数据存在数据化程度低、不准确、不完整、重复、割裂、滞后等问题,需要构建档案数据清洗加工、分类编排、多维标注、质信检测、反馈评估的全链条质控机制,保证档案数据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如嵊州市档案部门打造全国首个县域级个人全生命周期平台,采集民生数据超7700万条,数字化处理档案5.24万份,修正补全数据超 1500万条,形成2371万件精准档案,支撑“一证通办”等场景,为数字治理提供“技术+模式+服务”全链解决方案。
数智赋能:推动档案数据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与档案工作深度融合,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赋能档案数据治理现代化,促进档案数据治理从“经验驱动”向“算法驱动”转变,提升档案数据治理效率效能。
一方面是数据赋能。档案事业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主动融入国家信息化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对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价值,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加强档案数据治理战略布局,推动档案数据治理与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度融合,重塑档案数据收管存用等管理业务,构建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精准服务、智能管理的现代化档案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档案数据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另一方面是智慧赋能。档案机构需要洞察社会知识信息需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智技术,建立档案数据智能中枢平台,建设泛在互联互通、高效智能运作、全面透彻感知、协同创新服务的智慧档案馆,实现异构资源标准化整合,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定制式、精准式、一站式档案数据服务,提升档案数据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如2025年,广东省档案馆联合档案智能开放审核研发团队,“创新应用DeepSeek大模型提升馆藏档案开放审核质效,探索智能开放审核全链路优化升级新路径”。
要素激活:释放档案数据资产价值
2024年,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 —2028年)》,提出“建设和应用可信数据空间,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数据要素畅通流动和数据资源高效配置为目标,扭住数据要素规模化可信流通的“牛鼻子”。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是档案数据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价值,发挥着支撑经济运行、行政决策、知识创新、文治教化、生态和谐的功能作用。档案数据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度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档案数据资源要素化与要素价值化的交互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算力调度+算法驱动+算据赋能”的档案数据生产力,突破档案数据产品研发与营销模式,培育壮大档案数据产业集群联盟,促进档案数据流通交易与循环复用,使档案数据在供需匹配中实现价值消费,激发乘数倍增效应。
档案数据资产化是数字时代档案数据从“馆藏资源”转型为“社会资产”的过程,重点是明确档案数据权益归属、评估认定档案数据资产价值。依托统一的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建立档案数据确权登记、价值评估、合规审计等标准规范。依托场景化创新拓展档案数据市场空间,开发文化遗产数据API、档案知识图谱订阅服务等多样化档案数据产品,满足文化创意、学术研究、城市治理等多元需求,培育档案数据清洗、标注、建模、保全等配套产业链条。
结语
面向 “十五五”,档案数据治理作为档案学研究新论域与档案治理新领域,是档案事业对接并融入国家治理方略与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切口,更是驱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动力引擎。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升级与社会治理需求持续演进,档案数据治理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夯实资源建设、深化技术应用,全力激活档案数据要素价值,从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推动档案数据治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构建档案数据治理新生态,塑造档案数据治理现代化新范式,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