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指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为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而持续进行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是一种状态,即电子档案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不失真、不失效,始终处于可被读取利用的状态;它也是一个过程,包括了电子档案从生成到失效销毁的完整生命周期,保持电子档案的“四性”,而持续进行维护的不间断过程 ;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旨在保证电子档案的价值能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得以充分实现。因此,各相关主体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电子档案的保管行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是开展单套制的必要前提。单套制意味着档案只有电子形式,如果不能做好长期保存工作,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可能会失去对相关电子档案的掌控,这将严重削弱信息资源的国家控制力,影响人类文明传承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电子档案已经“失存”“失用”“失效”。具体表现为:一部分电子档案未得以留存,而留存的电子档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读取,或者无法保证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意识落后、管理不善、法律基础薄弱、政策环境差、标准化水平低、理论研究落后、技术研发不足、资金投入欠缺、人才培养不力、合作机制不健全等。为了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在重点方向方面,着重优化对重要、涉密档案信息的保存 ;在管理方式方面,强化全过程控制、前端控制,加强了信息系统建设、分级分类管理 ;在动力供给方面,强调政府牵引、市场推动、技术助动;在资源配置方面,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坚持政府的无限责任、有限作为;在环境营造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开发和应用适用技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还可以尽快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在重点方向方面,濒危从先,重点优先抢救性保存濒危档案信息 ;线上从快,重点从速解决线上增量档案信息的保存问题。在管理方式方面,要强化治理,以治理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实现协同共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精准施策,牢牢抓住关键制约因素和关键控制点 ;以用促存,通过更广泛和深入的电子档案应用来促进长期保存 ;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从避免危害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角度出发,认识和处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问题。在动力供给方面,要做到流程赋能,确保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活动的内生动力长盛不衰;同时,善用合力,使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活动的动力倍增。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倡导众筹和共建共享,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融合发展,共用相关领域的各种资源条件,实现共生发展。在环境营造方面,机制为先,重点探索和施行有利于优化长期保存环境的机制;同时,标准先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增强标准化的生态环境优化功能。“如果不着手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有关威胁,数字遗产将会迅速丢失,而且不可避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和众多社会主体,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群策群力,共同实现我国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增强信息资源的国家控制力,维护我国信息资源安全,避免信息时代社会失忆的风险。
文章来源:山西档案,谢永宪单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