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工作,前端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等每一个环节。想要在现阶段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确保前端控制得到贯彻落实,利用技术手段、统一元数据标准、完善数字化设备设施、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标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确保档案数字化的作用得到彰显,促进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顺利建设。
一、前端控制在档案数字化中的重要作用
由法国诺加雷提出的前端控制理论,是基于全程控制原 则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统一要求、统一规划整个电子文件 的生成、归档等一系列过程,实现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和 超前控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地区对于档案数字化 建设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相比较纸质档案来说,数字档案 是一种电子信息形式,彻底革新了原始的档案载体,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但同时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加强前端控制干预,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治。作为确保档案信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前端控制涉及档案的收集、分类等整个环节, 从选择数字化设备,到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前端控制直接影响到档案数字化的成果。
二、档案数字化前端控制的主要内容
档案收集与整理
在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前端控制直接关系到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质量及效率,还能够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打造数字化档案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实施前端控制后,XX 档案馆存在的档案整理不当、档案收集不全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且直接将 10% 的档案问题控制在 2% 以下,使档案的可用性大幅提升。基于前端控制下的档案收集,能够确保档案的权威性和原始性,会通过档案来源分析模型严格审查档案的来源,确保每一份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出处,杜绝了无关档案材料和过时材料的收集,有效提升了档案利用价值。对于档案馆来说,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还可以引入“5W2H”分析法,细致分类和编目档案,实现档案检索的高速度和准确性,实现真正的档案数字化。
档案鉴定与分类
档案数字化的前端控制工作的开展,应用于档案鉴定和 分类效果显著,不仅仅可以评估档案价值,还能够审查档案 内容。在档案鉴定中,依据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ISAD(G)(国际标准档案描述)的相关原则和标准,在前端控制下可以对有研究价值的档案材料优先处理,使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性、互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确保了档案信息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在现阶段开展前端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有合理的鉴定分类体系,比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再由专业人员细致分类、鉴定,使档案鉴定分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保障。
档案鉴定与分类
档案数字化的前端控制工作的开展,应用于档案鉴定和 分类效果显著,不仅仅可以评估档案价值,还能够审查档案 内容。在档案鉴定中,依据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ISAD(G)(国际标准档案描述)的相关原则和标准,在前端控制下可以对有研究价值的档案材料优先处理,使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性、互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确保了档案信息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在现阶段开展前端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有合理的鉴定分类体系,比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再由专业人员细致分类、鉴定,使档案鉴定分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保障。
三、在前端控制中技术手段的应用
慎重选择数字化设备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前端控制,对于数字化设备的选择一定要重视起来,这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和效率。其中,扫描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有高分辨率扫描仪,这对珍贵档案和重要历史文献的保存尤为重要,可以确保数字化图像的清晰度。比如,XX 档案馆在开展数字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用高速扫描设备,每分钟可以扫描 100 页,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图1这种高分辨率扫描仪,完成单次案卷扫描的时间仅为 0.3 秒,扫描一本200 页的案卷仅需 6分钟,可实现实体物证仿 3D 立体采集和 X 光片数字化扫描。案卷、实物、X 光片实现一机扫描。提高了案卷证物数字化效率。但实际在引进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耐用性,结合档案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扫描仪。
作为前端控制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档案馆在建设档案数字化系统的过程中,图像采集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比如,应用 iscan 非接触式卷宗案卷扫描仪,相比较传统的 300 DPI,该仪器使用了 1 200 DPI 的扫描分辨率,大幅提升了档案数字化可读性和清晰度。而且结合图像采集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图像校正、自动文档送纸等技术,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质量和效率。
图一
制定元数据标准
在制定元数据的过程中,前端控制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作为描述数据的元数据,要遵循 ISAD(G)元数据标准,设计档案内容、管理、背景等信息,为档案描述提供了结构化信息。在打造元数据标准化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演进要重点考虑,如: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发展等,都为元数据的智能检索和自动化处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基于此,想要保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适应性和活力,就应当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 EAD(Encoded ArchivalDescription)标准,打造更加精确、便捷的档案在线检索。可以在 EAD 标准下,使档案的可访问性得到提升,实现了真正的档案信息共享。在建设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的过程中,制定和应用元数据标准,对前端控制而言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实现档案信息价值最大化。
RFID技术与数字档案馆的融合
档案馆采用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在数字化时代下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比如,繁重的排架导致档案工作者的工作量巨大,对于档案的查找和清点,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要求。在数字化时代下,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引入 RFID 技术,该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出前端控制的真正价值。相比较传统条形码来说,RFID 技术有无线通信读取、信息存储量巨大、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除此之外能够使传统档案管理压力得以降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 RFID 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比如,门禁系统、档案定位、排架与盘点平台、档案服务工作站、标签典藏等个性化档案服务模式。其中,对于档案区域的定位,可以在 RFID 前端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档案资料内容、数量、格式以及位置的标识,通过设备对标示信息读取,直接定位档案区域。对于信息的核准,由中央服务器负责,通过物联网和用户端口实现页面导航,实现档案与档案、人与档案之间的智能感知。而且在 RFID 系统中,集成了 RFID 扫描设备,可以手持设备对实体档案的操作高效执行,并确保了档案数据的准确性。RFID 标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如图 2 所示。
在 RFID 前端技术支持下,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XX 档案馆随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化,使用户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要求得到满足。在 RFID 技术支持下,感知范围逐渐扩大,不单单包含了档案信息,还涵盖了用户状态、地点、时间等传感器物联信息。根据用户的喜好,模拟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和行为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四、档案数字化前端控制面对的挑战
档案安全性
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前端控制,想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原始性是主要的挑战之一。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下,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的报告显示,在建设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于数据迁移、操作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导致的档案信息损坏或丢失情况比较常见,需要进一步加强前端控制策略,如:恢复计划、数据备份等,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当前前端控制下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时,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和软件,比如,制定和应用元数据标准,确保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可检索性。
人员管理
在档案数字化前端控制下的人员管理,是目前档案馆普遍存在的一大挑战,因为在建设数据化档案以及加强前端控制的背景下,需要的人才质量越来越高,不但要掌握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时代档案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根据《档案管理》杂志分析,对于专业人才的欠缺是非常突出的,这对前端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此,需要尽快构建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员工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五、档案数字化前端控制实施步骤
档案筛选分类
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步骤是档案的筛选和 分类,因此,在开展前端控制的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数字化工作量,剔除无价值的档案,节约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帕累托法则(80/20 法则)开展初步筛选,按照档案的物理状态、内容相关性、保存价值等相关信息,将有关键信息的档案自动识别,再按照 ICA 档案分类标准进行档案分类。近些年,我国关于档案文件的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下面整理了近十年来我国电子档案的相关政策。
档案预处理与整理
档案预处理和整理工作,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包含了对原始档案的修复、平整、清洁等相关物理处理工作。并针对档案数字化转化前的格式转化、图像增强等措施执行,比如,将纸质档案替换为无酸纸,避免出现化学氧化的发生。对于档案数字化的预处理工作,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对于整理工作的开展,涉及的内容有档案的索引、编目、分类等内容,对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图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传统档案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还是分类都比较混乱,出现数字化档号重复、档案盒与案卷题名不符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但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监督, 也增加了档案人员的工作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搭建的数字档案系统,提高档案的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查询能力、信息安全,而且数字档案能够实现长久保存。档案数字化的生成,
如图 3 所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繁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档案馆的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重视,尤其是对前端控制来说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前端控制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局统筹,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高效、高质量完成。在后期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前端控制策略侧重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和分类档案内容,使档案数字化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根据相关报告显示,预计到 2030 年档案数字化转变超过 80%,因此,档案馆要做好前端控制的提前规划,引入先进的区块链技术、3D 扫描等,使档案数字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能够适应未来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