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不仅是影响档案载体材料寿命的重要因素,还会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为提高档案库房管理水平,完善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制度,促进档案部门了解和评价库房空气质量状况,国家档案局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DA/T 81—2019),并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规范》给出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检测方法,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库房,包括在用档案库房以及新建或改建的档案库房。
编制背景
目前,我国档案事业飞速发展,各地大力推进新馆建设,档案库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在空气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库房长期保存档案载体材料,和其他室内环境相比,具有密闭、通风不良的特点,容易积聚多种污染物。一方面,空气中的侵蚀性污染物是影响档案载体材料寿命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材料老化分解、防虫防霉药品挥发产生的特殊“气味”让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库房空气质量不佳。检测及评价档案库房空气质量,一直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地档案部门都曾对库房空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进行检测或对库房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积累了宝贵的实测数据,但还不够系统、全面。通过调研,《规范》起草组发现有2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判断新建或改建的档案库房可以投入使用,二是如何全面评价在用档案库房的空气质量。
关于档案库房的空气质量要求,国家已出台了《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GB/T 27703—2011),其对档案库房空气质量要求在某些方面要明显高于其他室内环境标准,如相关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求。针对空气污染物检测技术而言,检测方法与其浓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该标准需要与其相配套的检测技术规范,具体指导档案库房空气检测实践工作。就检测技术条件而言,目前区域保护中心及部分综合性档案馆配备了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已具备开展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工作的行业基础。
编制思路
《规范》的编制是10多年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对20多个省市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我国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现状出发,目的是解决库房中影响档案长久保存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2个方面的问题。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尽可能明确化,从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浓度及相应的检测技术等角度出发,编制一部可指导我国档案行业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标准,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规范》在充分考虑档案工作实际和库房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的布点采样、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库房,《规范》有针对性地提供了选择检测项目的原则,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参数分为:物理参数、外源性污染物、内源性污染物和熏蒸剂4大类,共19项,立足现有检测技术水平和国家相关标准,涵盖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的所有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检测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