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为进一步加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安全管理,提高档案安全风险防范和保障能力,确保档案馆库、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2018年12月14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评估依据、方法、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档案部门加强档案馆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编写了《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解读,供各级档案部门参考执行。
档案馆安全包括馆库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制度保障安全等。《指标体系》主要从馆库安全、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机制四大方面(一级指标)及其具体二、三级指标项设立的安全评估点,对档案馆安全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对档案馆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表现、标志。
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就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2016年,国家档案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事前预防机制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机制”。“十三五”以来,在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大批现代化、开放式的档案馆新馆落成运行,智能馆库如智能密集架、温湿度自动调控、门禁安防、消防报警等全面配置;大批纸质、照片、影像与电子档案接收进馆、档案馆藏量翻番递增;网络中心机房部署与档案信息系统迅速普及,档案数字化率大幅提高,为查档利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档案展陈向社会发放,辅以声光电多媒体效果渲染,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近档案馆,感受档案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档案馆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智能化库房、机房与设备设施安全,各种载体的海量档案长期保存安全,档案数字化及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档案开放与展陈社会化服务安全等新问题不断涌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在2017年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强调,各级档案部门都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正确理解确保档案安全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努力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思想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档案安全工作中去,立足档案工作实际,积极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会议要求各级档案部门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高度,准确把握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谋划和推进档案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档案安全。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是各级国家档案馆检验并提升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指标体系》树立安全管理底线思维原则,以档案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为依据,系统、全面梳理档案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各级档案馆根据《指标体系》进行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查找档案安全风险隐患,建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确保档案安全风险可控。对于评估中发现的可能造成档案馆库损毁、档案实体及数据被损丢失、档案信息系统崩溃、档案信息失泄密、档案开放利用导致不良社会影响、人员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等后果的高危性安全风险隐患,都要引起高度警觉,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整改并防范,最大限度确保安全。
档案馆安全包括馆库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制度保障安全等。《指标体系》主要从馆库安全、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机制四大方面(一级指标)及其具体二、三级指标项设立的安全评估点,对档案馆安全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对档案馆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表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