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因朵服务
部署方案
案例展示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学术研读|数字档案馆纳入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大格局研究

时间: 2024-06-30 09:24:16 浏览量:681
字号:
分享到:

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推动了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其中数字档案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类型,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与传统档案类型相比,数字档案在信息存储、提取、加工与运用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符合未来档案行业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档案馆建设应紧紧跟随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完善自身发展路径,将融合发展、务实创新落在实处,使档案馆能在政府履行职能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内涵分析

数字档案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档案资源模式,具有来源广泛、主体多元等特征,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早在2010年提出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就对数字档案资源的相关内容予以界定,认为现阶段的数字档案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分别为数字化资源整理、构建数字资源数据库、电子文件接收与档案数字化等。在2020年出台的《档案法》中,则详细明确了数字档案资源归档与电子档案处理、保存的相关内容。并且,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字档案资源的集成化、功能化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全面推动馆藏资源档案数字化,在兼顾地方特色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来满足用户对数字档案资源的需求,最终增强地方档案资源的服务效益。

二、数字档案馆纳入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大格局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技术应用有限且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单一

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数据为纽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县政府与社会,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县级基层单位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拘泥于档案馆建设的指导规程,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以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为主和电子文件归档为辅,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工作中缺乏创新与探索精神。

同时,大部分基层数字档案馆在资源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受到以往工作模式的影响,基层档案馆在馆藏资源管理中留存大量纸质档案与声像档案,虽然当地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可持续产生电子文件,但是数字档案馆受到技术操作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电子档案的收录效率偏低,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数字档案体系。并且,从档案内容来看,文书档案的占比偏高,人事档案、名人档案、知情档案以及科技档案的数量远远不足,严重影响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2.数字档案资源质量不理想

就目前而言,县级地区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受到应用软件功能不完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当地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数字档案资源的质量控制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数据完整性偏低。在现存的数字档案中存在数据著录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甚至少部分文件存在全文数据缺失的情况;(2)数据准确性偏低。表现为录入的数据文档有误或者数字档案中的著录内容与档案原文存在较大偏差等,该问题会严重影响数字档案的应用价值;(3)数据资源规范性偏低,是指部分数字馆藏资源的著录不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如全文分辨率不达标等。

3.数字档案资源面临安全风险

由于数字档案具有特殊性,所有资源的存储与利用高度依赖网络,由此引发了新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1)网络安全问题。在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中,计算机病毒对资源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不法分子的破坏也可能导致部分关键资源被篡改或者丢失。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中,间谍活动等窃取行为对档案资源安全构成威胁,可能将窃取的档案机密资料复制或扩散;(2)数字档案的失真问题。目前,在录入数字档案期间通常采用扫描加工问题,整个加工环节任何技术参数问题都会造成数字档案资源失真,如扫描的分辨率或者对比度不达标或者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也可能引发档案失真问题。

三、数字档案馆纳入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大格局中的对策研究

丰富数字档案资源提升档案质量

针对当前基层档案数字馆藏存在的档案资源单一问题,未来应将丰富数字档案资源结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具体思路包括:(1)全面提升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百分百数字化率的工作目标。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加工成果质检工作力度,确保条目、数字化副本以及档案实体一一对应,以满足县级政府对不同类型档案资源的使用要求,以高品质的数字档案向社会提供服务;(2)为切实提升数字馆藏档案数量,应积极开放面向社会的档案采集渠道,如通过政务网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辟在线接收业务,坚持从多样化角度出发提升档案的采集效果。

构建专题数字档案资源库是提升档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思想是围绕任意专题或者专业采集档案资源,并将数字档案资源挖掘、加工、整理等工作整合在一起,利用单独分类的资源数据库以满足用户对专题档案的使用需求。因此,应从县级政府日常工作入手,在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基础上,针对政府部门不同业务内容构建专题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类型档案的数量开展分类管理,全面提高档案增量电子化水平。例如,通过增设纪念日专题数据库或者民生专题数据库等方式,保证档案资源利用率与服务能力。同时,在档案资源管理中也应兼顾县级单位的地方特色,做到“挖掘地区历史记忆”,在保证档案资源丰富、资源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为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支持。例如,本县辖区内的党建历史、传统戏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山/海信息资源档案等,保证数据库内容的独立性与针对性。

提升数字档案资源质量实现标准化建设

为应对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主动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中存在的轻管理、疏于质量控制的问题,通过制定严格、详细的档案资源管理标准,从源头上提升档案资源质量。

第一,规范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标准。数据标准与档案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应密切关注各类数字档案资源的采集与处理过程,实现从档案资源发现、识别以及开发、评价全过程的覆盖,为消除潜在质量风险发生,还可以开展档案资源选择、定位等处置工作,强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描述与揭示工作质量,保证所有档案资源质量满意。

第二,规范所有数据档案资源的保存格式。为满足县级政府日常使用要求,数字档案存储格式应考虑用户日常取用的要求,坚持通过标准化格式提升数据档案管理水平,消除数据资料丢失风险。因此,在当前工作中应主动推动数字档案资源保存标准化工作,遵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对文件存储的格式要求。

关注数字档案安全实现档案资源长久保存

档案资源安全性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纳入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求之一。因此,应将“安全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实现网络安全、系统安全齐头并进。

第一,应重视数字档案馆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考虑到数字档案馆对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的较高要求,应在当地电力系统基础上引入两路10k V市电电路,并增设备用发电电源,避免因为停电等异常问题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同时,在硬件设备设施的准备上,可以由中心机房局域网到各楼层主干线、各主要设备均采用光纤铺设连接,并将光纤接入每一间办公室,以满足不同工作人员对数字档案馆的应用需求。

第二,在数字档案馆安全系统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系统防火墙、安防系统建设情况,定期开展网络攻击安全演练,在演练过程中详细检查现有网络安保系统存在的问题。强化档案馆与当地网络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由有能力的公司定期开展防火墙更新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黑客等危险因素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第三,打造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系统。在整个数字档案馆建设期间,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存用分离是提升档案安全系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县级单位档案文献管理经验,以“.zip”格式保存档案是延长档案保存年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配合时间戳等技术提高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最终提升数字档案的安全性。

提高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对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数字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创新档案服务模式的方法,拓展新的服务功能。

第一,完善数字档案的检索途径。根据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部门设定要求,当地数字档案馆应主动提供不同的档案检索需求,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对于部分电脑操作技术能力偏低的用户,数字档案馆可以提供一键检索的便捷档案查询模式,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检索档案。对于有科研等特殊使用需求的用户,则可以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复合型资源检索途径,保证用户能够快速获取不同类型档案资源。

第二,提供异地档案资源查询服务。随着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拓展,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源异地查询提出了一定要求,当地数字档案馆可以考虑开展“民生档案信息管理远程查询”等新型服务模式,并随着该服务模式功能的拓展,逐渐将异地查询功能向其他数字档案馆拓展。尤其是在当前5G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县级数字档案馆应积极构建“全球共享”的档案查询新模式,保证授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的档案查询行为获得快速响应,是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提供基于智能化的档案信息服务。随着智能化等技术的出现,未来档案服务模式将会发生明显改变,数字档案馆应通过开发专题目录信息库,并通过感知、处理档案实体信息以及业务信息等方法,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例如,针对用户检索当地地理信息的行为,系统可以提供与地质、水文等相关档案信息,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重视技术创新提高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随着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水平会有显著提高。因此,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应认识到这一特征,主动通过技术创新等措施提升本单位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认为数字档案馆应通过“分步走”的方式推动自身稳步发展。第一,要成立数字化档案课题小组,并通过专家论证等措施分析数字化档案馆甚至智能档案馆的可行性;第二,应探索传统业务与数字档案馆相融合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第三,应解决数字档案馆升级发展的总体方向、业务框架与关键技术支撑等问题。除上述内容外,当地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中还应围绕自身业务设定方案,积极开发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智能感知档案服务平台等,增强数字档案馆与政务网、局域网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服务水平。

四、数字档案馆转型升级发展展望

在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档案馆应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未来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优势,将作为强化数字档案馆功能的关键。

通过物联网提高数字档案馆信息化水平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数字档案馆信息化管理功能延伸,是实现档案资源管理自动化、档案资源共享效果的关键。在当前物联网技术框架下,数字档案馆应主动转变工作模式,实现数字资源、设备设施、人员、服务等几个维度的更新升级,以适应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档案资源智慧采集平台,在保障现有档案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平台提供的智能捕获技术,增强数字档案馆的数据采集与识别能力。(2)利用物联网架构中的RFID技术完成档案资源智能化追踪、定位,保障档案资源快速响应。未来数字档案馆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档案实体与网络资源的有效定位追踪,从一份档案被借阅出库开始,保证所有资源均处于可监控状态,一旦发现疑似安全隐患问题即可快速响应。

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字化水平

金牌数字档案馆应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新型网络资源处理架构,通过功能集成化、业务模块化等模式完成知识共享。在数字档案馆转型升级期间应通过云计算技术的OCR数据识别功能,从多个技术层面挖掘符合标准的关键信息,且上述信息均可利用文献资源关联的方式实现快速检索。还可以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将数据档案馆资源与微信服务平台或者手机App整合在一起,强化远程服务功能。

五、结束语

在县级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档案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相关人员而言,档案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期间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馆的功能,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数字档案标准化建设、数字档案安全建设等工作,并认识到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主动转变日常工作模式,最终为全面提高数字档案馆服务能力提供支持。

文章来源:兰台内外 2024,(19),22-24

作者: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 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