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因朵服务
部署方案
案例展示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原则是什么?

时间: 2023-10-26 16:22:41 浏览量:154
字号:
分享到:

近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的不断提出。各企事业单位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并已逐步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不仅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究竟什么是数字档案馆?一起来了解下吧。

01什么是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狭义的数字档案馆指其中的个体档案馆,其含义除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工作外,还涉及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构建(包括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体的建立)。

02 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馆相比较,数字档案馆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

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范。

3.档案管理系统化

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固化在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范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档案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

数字档案馆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链接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03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资源为先

资源建设是数字馆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馆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标准规范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统筹协调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档案室与综合档案馆之间关系,严格遵循既有标准和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建设,实现文档一体、馆室一体。

整体推进

应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机关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文件格式要求等因素,整体推进数字档案馆实施方案。

确保安全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要求采取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完善灾难恢复应急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04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应⽤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稳定体系建设和⼈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

1.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数字档案馆⼯程的重要⽀撑。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协调组织起来,通过⽹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建和共享,以及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迁移,其关键就在于标准化。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先进性、完整性和可调整性的原则,借鉴和采⽤国内外成熟、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着眼于档案⼯作的发展,研究制定切实可⾏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性规范、业务性规范、技术性规范。

2.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传统的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包括现有⽂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照⽚等各类档案及资料的⽬录数据库、原⽂数字化信息及元数据。

直接接收的数字信息。包括档案馆按照进馆要求征集和接收的各⽴档单位的各类数据库、原⽂数字化信息及元数据和其他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

通过OA等系统及其他分⽀业务⽹络收集的各种类型电⼦⽂件及其元数据。这些信息有的需要由下属单位及时移交⾄档案馆,有的严格意义上虽不属于档案信息范畴,但对⼯作的发展具有⼀定参考价值,这些信息都在收集范围之内。

通过互联⽹或其他本部门之外的专⽤⽹络搜集的信息。为发挥数字档案馆知识库的作⽤,还需要不定期地将互联⽹或其他⽹络中零散、⽆序但对⼯作具有⼀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信息采集下来,如新闻、照⽚等,并按照统⼀的标准将信息及其元数据转⼊到数据库中。

直接采购的各类⾏业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

3.数字档案馆应⽤系统建设

数字档案馆应⽤系统是⼀个动态的、可扩展的信息⽹络系统,在整个数字档案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联接作⽤。⼀⽅⾯可以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与现有各应⽤系统完整结合,获取各⽅⾯信息,丰富数字信息资源;另⼀⽅⾯,通过良好的⼈机交互,为⽤户提供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服务。

⽂档⼀体化系统数据接⼝,实现对OA等系统产⽣的电⼦⽂件的接收与管理;

信息采集系统,除包括现有档案的数字化外,还应包含⽹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功能;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标引、维护等功能;

档案信息利⽤服务系统,包括综合智能搜索引擎、信息发布、专题制作等功能;

运⾏维护跟踪管理系统,包括对⽹络信息流量、⽤户授权进⾏及时跟踪调整,记录⽇志的功能。

4.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络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

网络建设是数字档案馆的通信保障,包括单位总部的⽹络建设和下属单位档案室的⽹络建设,并通过统⼀的⽹络软硬件环境,依托现有的政务⽹构成虚拟数字档案馆基础⽹络;

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档案馆开展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络设备、数字加⼯设备、海量存储设备以及计算机和输出设备;

软件建设除运⾏必需的各类操作系统软件外,还应包含⾃⾏研制开发的通信软件、邮件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等系统。

5.信息稳定体系建设

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的保密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信息体系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可⽤性、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同时还必须满⾜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6.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技术上的巨⼤进步和工作效率的极大提⾼,并且从客观上对各级档案部门⼯作⼈员的科技素质的提出了较⾼的要求。我们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才、建设队伍、提⾼素质放在第⼀位,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水平的信息工作能⼒和较全⾯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通过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引进⼈才等方式保持人才队伍的先进性,使信息技术不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创造发展基础。